X-29 不适合胆小的人。 由于机翼反向后掠,这架 80 世纪 40 年代的美国实验飞机本质上不稳定,总是处于失控的边缘。只有每秒修正 XNUMX 次航向的精密电传操纵系统,才能让飞行员驯服这匹天空中的“疯马”。
以极致机动性的名义对传统空气动力学提出挑战。你还记得吗?今天《昨天的未来》栏目谈他:走吧。
一个源于卓越合作的富有远见的项目
X-29 的诞生源于双方的合作 DARPA (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)美国空军 和 美国航空航天局,委托施工 ·格鲁门公司。目标是探索前掠机翼的优势,与传统配置相比,前掠机翼具有更大的机动性和以更高迎角飞行的能力。
的想法 后掠翼 老实说,这并不新鲜。早在 30 世纪 XNUMX 年代,一些工程师就被减少空气动力阻力和提高敏捷性的前景所吸引,尝试了这种配置。二战期间,德国曾生产过轰炸机 容克菊287 带有反向机翼,而在 60 世纪 XNUMX 年代,民用飞机出现了 汉莎喷气机 HFB-320。然而,在这两种情况下,机翼的过度灵活性都导致了严重的不稳定问题。那么他们为什么又尝试使用 X-29 呢? 嗯,在某个时刻,环境发生了变化。
碳复合材料和电传操纵:重新开启游戏的技术
在 70 年代碳复合材料和电传操纵系统的进步说服了美国设计师重新审视 X-29 概念。复合材料有望使机翼变得更硬、更轻,而电传操纵技术将控制飞机固有的不稳定性,对湍流的反应速度比任何人类飞行员都快。进展如何?它颠倒了。
X-29,“倒置”空气动力学,实现极致性能
X-29 的机翼安装在机身后部。这种奇特的配置与机翼的反向后掠相结合,保证了非凡的机动性,但代价是令人担忧的空气动力学不稳定。正如试飞员所解释的 罗杰斯·E·史密斯,如果没有控制系统,X-29 就会因剧烈振动而“断成两半”。太复杂了。
因此,尽管X-29的品质毋庸置疑,但它从未进入批量生产阶段。从创建的两个原型机中收集的数据对于后续的航空项目非常宝贵,但最终决定将重点放在 隐形技术 对于新战斗机来说,更喜欢隐身而不是超机动性。当然,这并没有阻止“落后”飞机成为一种邪教。 X-29 仍然存在 有史以来最具标志性和最有远见的飞行器之一, 至今仍令爱好者和设计师着迷的天空传奇。
X-29 大胆与创新的象征
通过访问 国家空军博物馆 在代顿或 美国宇航局阿姆斯特朗飞行研究中心 在爱德华兹,您可以欣赏有史以来仅有的两辆 X-29 的例子。观察它们奇特的形状,以及似乎随意安装的翅膀,我们难免会怀疑这是一个错误还是天才之举。 答案就在中间: X-29 是大胆直觉和尖端工程设计的成果,它通过挑战空气动力学定律突破了可能性的界限。
象征着人类飞得更高、更快、更远的永恒愿望。甚至不惜“反其道而行之”。